髖、膝關節是人體內重要的關節,它負擔著身體的重量,有走、跑、跳、下蹲等多種功能。一旦它們被炎癥侵襲,關節的軟骨便被破壞,由原來光滑如鏡的表面變成粗糙甚至缺損的表面,進一步還會使關節面變形,進而影響生活與工作。
一般人對人工關節置換術(以下簡稱:換關節)不十分了解,常以為是將關節全部切除,裝上不銹鋼的,術后肢體如同機器人一般,生硬而不自然。其實,“換關節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,如同裝修墻體一般,植入人工關節,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,達到解除疼痛、恢復功能的目的。在全球范圍內,每年有超過百萬的病人接受此類手術。”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楊德金醫師說。
換關節的最大好處在于能夠消除關節疼痛,大大改善關節功能,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。但很多骨關節相關病癥的患者出現癥狀后,不及時尋求醫生幫助,而是忍痛或自行服藥止痛,造成病情加重,增加治療與恢復難度。
如果您的關節已有相當長時間的疼痛,且疼痛開始妨礙正常行走,甚至出現跛行;關節活動受限,行走距離逐漸縮短,有時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站起,都可產生或加劇疼痛;或者關節嚴重僵硬或變形,X線檢查提示關節面嚴重破壞,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時,請立即到骨科就診,考慮換關節的可能性。
目前,接受換關節手術的病人多為中老年人,且往往合并有內科疾病,術后易出現并發癥。因此,術前,醫生要通過病史、查體和實驗室檢查來評估病人有無感染性疾病。
此外,有合并疾病的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合并高血壓的病人,術前血壓應控制在180/110mmHg以下;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,術前血糖應控制在空腹血糖<140mg/dL,隨機血糖<180mg/dL; 有吸煙病史的病人,術前應該盡早戒煙;術前貧血病人應盡可能使用各種辦法糾正貧血;慢性炎癥性關節病的病人,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,在醫生允許后,建議術前停用相關藥物,以降低術后假體周圍感染發生率。
楊德金說:“一般95%的人工髖、膝關節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,90%的病人可使用20年以上。越年輕、活動力越強或體重越重的病患,人工關節較易磨損松動,所以除特殊情況,醫師會盡量等病人年齡大一些再施行關節置換。”換關節后病人要維持理想體重,避免劇烈運動,以減少人工關節磨損及日后重新更換的可能。患者術后可進行強度適當的有氧運動,如散步、游泳、騎自行車、打高爾夫球、打門球等,但不鼓勵打籃球、打羽毛球、登山等劇烈運動。
滄州太極神貼官網 www.625002.tw
|